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洪洞学习编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洪洞学习编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云龙全歼日军观摩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六名大佐,为什么不活捉他们?
《亮剑》作为一部经典的抗战电视剧,虽然比抗日奇侠那样的抗战神剧靠谱,但是为了电视剧的可看性,也增加了一些令人血脉贲张的神剧剧情。李云龙全歼日军观摩团,试图活捉日军少将和大佐,是全剧中最***的神剧剧情。
事实上,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击毙的最高将领就是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击毙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斗中,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亲率两个大队1500余人被八路军六个团的兵力所伏击,日军900余人被歼灭,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被击毙。
事实上,李云龙全歼日军观摩团的剧情灵感,就来自于黄土岭战斗。这两场战斗,相同点很多,日军主将都是联队长这个级别,而且都将星。《亮剑》里的联队长是少将,而黄土岭战役中的旅团长是中将。联队和旅团其实是同一级编制,只不过旅团的独立性更强。
当然,“日军战地观摩团”这样的军官团被八路军包饺子的剧情总在电视剧里见,现实中的抗战,却少有这样的“送人头大餐”。唯一一次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的功劳,应该给陈赓手下的王近山。
王近山也是李云龙的主要原型之一,当时他已经是八路军新四旅的旅长,得到日军观摩团要进入驻地,命部下程悦长团长带领16团发起伏击,全团数千人出动,3小时内歼灭120多个日军军官和60多个士兵。
虽然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八路军也不敢轻易去俘虏日军,因为日军在战场上经常以一当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量我军伤亡。
当然了,抗日战争中,***军队是从没抓到过俘虏的,反而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俘虏了大量日军,甚至建立起“日本八路”的组织,争取到很多日军士兵参加了抗日队伍。
有一个抗战电视剧叫做《日本八路》,讲的是一个日军士兵井上小林被八路军俘虏并最终加入壮大了反战联盟的故事。
我党用优待俘虏政策争取到的日本军人,在策反日军扩大反战联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就是其中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队伍,他们被中国老百姓称为“日本八路”。他们的出现及其抗日义举,被称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到1945年8月,“日本八路”共发展建立了2个地方协议会、4个地区协议会、20个支部,盟员达1000余人。
这是取材于王近山一次真实战例。日军参观团在几个据点之间行进时,正好遇到王近山率部经过。敌我兵力对比也非常有利于我军。但是留给我军的作战时间窗口非常小,必须迅速解决战斗。所以哪有时间去俘虏敌人?剧中的比武也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浪费时间之举。在这个地方多呆一分钟就有让部队遭到敌人包围的危险。由于匆忙结束战斗,都没时间仔细打扫战场,有三个受伤的敌军官甚至跑掉了。
在《亮剑》中一名少将和六名大佐,如果把他们俘虏是大功一件,李云龙却放弃了俘虏,只因为在这一战中,李云龙率领部队成功歼灭日军华北观摩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和六名大佐,然而可惜的是,李云龙虽然指挥得当,但是一名俘虏没有抓到!
尤其是在虎亭伏击战的最后关头,战士们已经将日军少将和六名大佐包围了,李云龙却来了兴奋,要和日本大佐过过招,正因为李云龙这鲁莽决定,七条大鱼全部伤命。要在最后时刻,李云龙稍微冷静一下,不和他们决战,直接将日军将领全部俘虏,可能最后结果就不是“功过相抵”。
很明显,抓活的要比死的划算的多,更别的是日军将领了,会7个,搞不好还要什官,或者奖几万个大洋,这么好的事,李云龙居然放弃了。
一名少将六名大佐,如果俘虏可是大功一件,可是李云龙为什么放弃呢?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越是日军***,越会顽抗到底。在很久以前,日本就开始向国民灌输为***效忠的理念。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前,不管是国军还是八路军、新四军,俘虏少将以上级别的几乎没有,因为通常情况下,日军会盲目的奉行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不是顽抗到底,就是选择***。
第二,李云龙不给日军投降机会,从表面上看,独立团的战士们在包围这七名鬼子军官之后,李云龙下令要活的,但实际上,这只是李云龙想出出这些鬼子的洋相,毕竟这次遇到这么多日军高级军官,可不是经常有的,为了鼓舞士气,李云龙还接受了日军提出的一对一决斗的要求,理由很简单,“不能让小鬼子,笑话我们不敢拼***,老子以后还要在这一带混呢!”
除此之外,李云龙还非常仇视日本侵略者。在《亮剑》中,提到过李云龙因为日军3个俘虏兵的***,受到过处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云龙不会给他们投降的机会。
而李云龙唯一一次希望日军能够投降的战斗,应该是在平安之战时,当时日军俘虏了李云龙妻子,而唯一能救出妻子的办法是日军能够主动投降。然而很可惜的是,山本一木宁玉碎不为瓦全,李云龙只得下令抬出意大利炮!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李云龙此战的真实原型,是著名的韩略村伏击战。
军事爱好者,曾经对韩略村伏击战有着详细的分析。
其实,现在业余专家的水平都很高,也善于利用日方资料同我方资料印证。
李云龙歼灭的1名少将、6名大佐,在真实历史上找不到对应的日方资料,无法证明。
当时的说法是,王近山指挥4个连,在韩略村附近伏击了战地参观团,击毙180名日军。
对此,有很多种说法。
第一是歼灭有少将级军官9人,大中少佐级军官99人,甚至其中还有皇族成员。
除了铁*论坛以外,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种说法。
知道这是多么重大的战果吗?
感谢邀请!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伏击华北日军战地观摩团的原型为韩略村战斗。
1943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命令日军第37、62、69等师团抽调部分兵力,加上伪军,共计2万余人,***用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对八路军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为了推行冈村宁次的新战法,日军从华北方面军中抽调了100多名军官组成战地观战团,由少将服部直臣率领。
同年10月,第16团团长王近山根据129师师部的命令:西渡黄河,驰援延安。王近山率领的第16团要经过洪洞县。而韩略村是洪洞通往潞安的一个村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王近山决定在韩略村伏击敌人,从而配合根据地的反扫荡作战。
韩略村伏击战的战斗规模并不大,王近山的第16团歼灭日军100多人。在这次战斗中消灭日军都是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包括6名联队长、10名少佐。带头的服部直臣少将并没有被打死,此人后来还担任了独立步兵第二旅团长,1947年去世。
抗日战争中,日军的军官都是正规军校毕业的精英,加之崇尚武士道精神。日军宁愿战死,也不愿意投降。日军士兵俘虏都很难抓获,军官更是难上加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洪洞学习编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洪洞学习编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