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习编程底层思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学习编程底层思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逻辑思维一直都不太好,会影响学编程吗?该怎么办?
编程序是不是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我的理解是需要。不但编程序需要,而且与工程技术有关的所有工作,都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里逻辑思维,指的是对***或者目标的因果关系,连锁关系,顺序关系,函数传递关系要有分析判断和正确理解。具体到编程上,就是规划好程序有哪些组成部分,先编哪些,后边哪些,公用哪些,最后达到什么结果。应该按照先部分后整体,先分支后主干,编好一个单元,测试一个单元的顺序进行。在工程项目中,要紧紧围绕目标和结果展开编程。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练得多了,就自然走到这条路上了。与之相反的程序是前后干扰,互相牵制,繁琐混乱,一团乱麻,调试时头晕脑胀,抓耳挠腮,不停地打电话询问西门子,设备乱起乱停,用户暴跳如雷,最后狗急跳墙,用电线短接后设备就运转了。
逻辑思维一直都不太好,会影响我学编程吗?逻辑思维怎么算好怎么算不好呢?是稍微有点儿绕弯儿的事情就拎不清了么?还是很复杂的事情拎不清呢?这个没有什么尺度的。就算逻辑思维不好,也许是可以学编程的,只是说花的时间不同,只要肯花时间去学去啃去捉摸,把你学的东西捉摸透,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可以应付大部分的编码工作了。当然如果想做大牛神牛码农,那就另当别论了。
作为一般的程序员,主要是满足日常工作需要,是属于技术性和严密性、逻辑性比较统一的工种。而且一个项目都是有一个团队分工完成,复杂性逻辑性都被分解了,要说逻辑性要多么多么强才能编码那也不一定。真正实际写程序时,往往严密性个人认为反而更为重要,不然写出来的程序禁不起测试,程序逻辑不严密漏洞百出,这个错误没考虑到那个分子也没想到。
当然逻辑性强的人对学习编程是有好处的。逻辑性强的人考虑事情很快,在复杂的事物各种相关性、顺序性、拐弯抹角等等很快就能够分析出个一二三四来,给人感觉就是非常聪明。这种程序员如果肯花时间去学习、去实践,今后更容易成为程序员中的佼佼者。
但在程序员队伍中并不表示都是逻辑性很强的人,作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就也不算失败。只要不是啥事都考虑不清楚、扯不清的脑袋瓜子,能做程序员。很多程序员其实也就是一个团队的螺丝钉,往往经历过一段时间后就成为了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的工作。把那些复杂拎不清的事情就交给愿意当大神大牛的人去吧,就做一螺丝钉程序员也没啥。
很多事情只要肯干、肯努力、肯琢磨,做得多了经历多了,也难不倒哪里去。
影响肯定会有,但是不见得那么大。现实中见过不少代码,牛逼的琢磨半天看不懂人家在干什么的见过,乱七糟糟的主人写的时候逻辑也不见得很清晰的也见过。一般工作,功能实现就行,谁管你代码怎么写。不服气,重构去呀!
只要功夫到了,就算死记硬背,常见的逻辑流程也就那么几种,简单的算法几乎都能找到现成的例子,很多时候,写代码是体力活而不是脑力活。
最极端的例子,据说对日外包企业,只要对着需求说明书一行一行翻译就行,根本不用自己考虑代码怎么编。
当然,不做码农,做高精尖算法、整系统架构等等确实需要考验智力的不在此列。
为什么我总想了解编程中更底层的知识,而不是问题的解决?
有这种求知欲是很好的,前提是先把手上的问题先解决了,眼前要紧的事儿干完了。
有精力有时间再去研究底层。但是要做好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一般有些东西,一边是吃不透的。多看几遍,有条件的话,动手试试,多琢磨,就能找到点感觉了。
理解认知也是层层递进的,不要想一下子全搞明白。
什么都要弄明白,结果你什么都弄不明白。炒个菜,非要先研究有机化学和生物学营养学吗?!
勤学好问听起来怎么都算是好习惯。如果不分层次什么都要刨根问底就寸步难行!
模块化就是黑箱子思路,我们只需要知道它的外部特性和引用接口就行了,不用去关心其内部是如何实现的。
程序设计中,函数就是黑箱子模块的典型案例。因为有了库函数,我们才可以在此基础上专注于模型和算法。y=sin(x),我们无需知道这个函数是怎么实现的。如果我们需要更深一层了解,可以用泰勒级数计算或用查表法配合三次样条插值计算得到。
三极管放大电路,我们不必知道三极管微电子学意义上的内部机理,也不用知道三条腿儿是怎么锻造上去的,我们了解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的控制关系就够了。
盖房子,起码分三个层次实现。有设计工程师,专注于结构设计。有建造者们,用砖头砌墙和水泥钢筋实现建筑结构。有砖瓦厂和水泥厂建材厂。
设计师不必要了解砖瓦制造过程。
分层分级分块是IT技术的基本构造和实现方法。逐次迭代层层演进是重用和重构的核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习编程底层思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习编程底层思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