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合肥徐州网站建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合肥徐州网站建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黄山是杭州圈,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是南京圈,宿州、淮北是徐州圈,那么合肥圈的未来该怎么发展?
合肥的位置看似位于安徽中部地带,交通便利,未来高铁发达,实则双刃剑,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合肥有几个弊端很难克服。
第一,周围强敌环伺,从地域层面来看,东面是南京,上海,南面是杭州,西面有武汉,北面有郑州,徐州,一旦发展不顺,便利的高铁很轻易就会将人才向四面吸走。就如同武汉一样,看似九省通衢,实则四处漏风,北进可以去北京,东进可去上海,南下可去广州,深圳,西进可以去成都,重庆,所以看武汉一直以来都没真正发展起来,就是这么个原因,除非自身发展较好,有足够吸引力,否则便利的交通会加剧人才的流失。
第二,起点不高,周围城市认同感低。合肥解放前只是一个小县城,之前的首府在安庆和芜湖,安且安徽两字也取自安庆和徽州(现在的黄山),本来就没合肥什么事,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经济也一直乏善可陈,让安徽本来中国一个还算次发达的省份沦落到现在的中下游,作为省会的合肥难辞其咎。最近十年因为朝中有人的缘故,再叠加上集全省之力的发展,发展确实比较迅速,但是民营经济并不发达,基建占了GDP很大的比例,几年后会不会沦为天津这类挤水分的城市尚未可知。
第三,距离周围城市较远,文化认同感低。除了距离最近的六安73公里之外,距离其他最近的城市也都在100公里开外,从距离上就导致了同周围城市的融合度低。东面滁州,马鞍山,芜湖语言,文化都趋近于南京,南面皖南从历史来看,兴安江水道天然就联系着杭州。宣城,黄山在距离上也会更亲近杭州。北面虽然没什么大城市,但是因为京沪线的作用,实际上大量的皖北城市诸如蚌埠,阜阳的人都愿意去上海发展。而更靠东北的淮北和宿州自古就是徐州,宿迁的地盘。唯一距离近的六安在高铁开通了,到武汉的时间也缩短在一个半小时之内。至少对六安人来说又多了一种选择。
所以从上述三个原因来看,虽然看高铁和政策等利好,但实际上合肥未来发展并不光明。当务之急是先辐射好淮南和六安这两个城市,再徐图进取方为上策。
杭州都市圈:
10月25日,杭州都市圈***联席会议召开,衢州和安徽黄山市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也会促进千岛湖、黄山旅游黄金线路打开通道,杭黄高铁更是锦上添花。
南京都市圈:
安徽和江苏历史上是只有一个省,叫江南省,省府位于江宁(南京)。南京位置处于江苏和安徽的交界处,很多人都说南京是带动安徽的发展,更像安徽的省会。
近在咫尺的滁州、马鞍山和芜湖,还真不是合肥的地盘,未来可能会成为南京都市圈范围。
淮海城市群:
淮海城市群是有鲁苏豫皖四省的部分城市形成,核心区为徐州。包括了安徽的淮北和宿州。
杭州和徐州还真不会影响到合肥都市圈,只会促进安徽的经济发展。
可南京距离合肥只有150公里,如果把滁州、马鞍山和芜湖纳入南京都市圈,那还真的抢了合肥的地盘。
狭路相逢勇者胜,看来合肥败局以定。可合肥都市圈胃口更大。
合肥都市圈:
经济圈是自然形成的,体现的是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势力范围,而不是行政上的强行区划调整。
长三角的龙头是上海,两翼中心是南京和杭州。①南京经济圈最早形成,也是最成熟最紧密的,目前包括江苏的镇江、扬州和淮安,安徽的滁州、芜湖、马鞍山和宣城。②杭州经济圈早期规划和宁波联手发展,目标东和南,今年已规划融入衢州和安徽黄山市,目标调整为杭州向西拓展,东面由宁波主打。③合肥经济圈最早是行政摊大饼式的,由于实力不够,现已放弃争夺南京经济圈成员,改向皖北辐射,目前主要成员是六安和淮南。④安庆、池州和铜陵受合肥影响有限,正在探讨三市一体化。这样安徽整个皖南地区已被瓜分完毕。
传闻中的淮海经济圈短时间很难成形,横跨三省的大区域只徐州说的过去,以目前徐州的经济体量担当中心领导重任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勉为其难,也难以服众。
合肥经济圈的成败在于合肥能否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向北辐射,关键是同徐州争夺蚌埠、宿州和淮北的话语权。目前合肥经济总量和徐州并驾齐驱,略微领先,人均GDP和收入方面合肥明显占优,毕竟是省会城市,而且是省会战略的安徽省会,徐州只是普通的地级市,合肥经济圈的成败对安徽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合肥要好好把握机会,前景看好。
在这几个城市圈,唯独阜阳在合肥都市圈、淮海都市圈、中原城市圈,武汉都市圈的“围空区”,建议国家应该支持建立以阜阳为核心的阜阳都市圈,阜阳都市圈应该包括阜阳、亳州、周口、淮滨等城市近4000万人口的大型都市圈,可以带动安徽的发展!!
皖北中心大城市大阜阳!有大型港口阜阳港,安徽三大民用机场之一阜阳西关机场,人口1100万!
8条高铁线,六个高铁站!!
4条轨道交通!2条BRT线!
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阜阳北站!!
国家现在应该弱化“省”的概念,重塑“都市圈”,现在想走出去和别人争高下,就必须城市抱团,比如日本,美国,省这个单位是不现实的,量太大,根本带不起来,连全国城市平衡性最好的江苏都驾驭不了。那么就要强化都市圈这个概念,而现在最大的壁垒就是“省”的条条框框,就像南京带着安徽城市跑,行政上行不通,其他省内兄弟城市也不理解。 壁垒必须打破!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合肥工业大学,哪个综合实力更强?
两所高校都是国家211高校,也同时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高校,两所高校的总体办学实力相差不多,各有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虽然合肥工业大学现阶段在全国高校中的的综合排名略微高于中国矿业大学,但中国矿业大学的一级博士点数量略高于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有教职工3100余人,专任教师193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384人,硕士导师993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比例达70%以上。
中国矿业大学现有21个学院,设有58个本科专业,拥有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等2个学科被评为A+,测绘科学与[_a***_]、地质***与地质工程学科被评为A-,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ESI综合排名进入前1%。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筹建于1945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合肥工业大学现有4个校区,有全日制在校生4.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2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万余人;有教职工3783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名,其他各层次高水平的教师人数比较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
合肥工业大学现有23个学院,设有91个本科专业;拥有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博士领域,拥有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工程硕士领域。
总之来说,两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优势各尽不同,两所均为理工类高校,学术科研力量和学科建设状况基本上相差不大,综合排名也相差不多,作为依靠办学实力进入国家211高校的序列,其办学实力均在全国高校前一百名以内,整体办学优势明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合肥徐州网站建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合肥徐州网站建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