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永康网站建设方案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永康网站建设方案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期,人口锐减,但真如陈寿记载的那样仅七、八百万人口吗?
三国时期,人口确是比东汉末年减少不少,但绝不是由五千万锐减到八百万。如果这样,那诸葛五略中原只能是千古罪人了,何谈名相贤臣。据有关文献记载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16163860人,太康三年(282年)则有377万户达24768900 人,显然两者皆远高于陈寿《三国志》记载的的767万人。这说明当时为躲避、徭役,兵役和税收,大量人口没能登计造册。还考虑到部曲、佃客、奴婢、兵户、匠户、乐户、内迁外族等人群未纳入户口统计,个人认为永康元年(300年)实际人口不低于3000万。之所以陈寿大大缩减了当时的人口数字,与其统计的方法及疏漏有很大关系。陈寿没有现代的资迅手段,很多都是道听途说。个人最难释疑的便是"隆中对",一个流亡之客与一个乡野村夫的私人对话,竞在四十多年后,被录入正史,凭什么?还有曹操误杀吕家之后,那句“宁我负人,莫人负我“谁传的。这种论据《三国志》中出现多处。说《三国志》是正史,我更觉的他象早期的小说
差不多,中国历史乱世都会人口锐减,好像五胡乱华比这还少。繁荣时期人口也不过几千万,从各大战役可以看出,每一次大的战役都会中间间隔好几年甚至十年,作战把后勤什么的全算上也不超过百万,比例应该差不多。
三国志当然不是伪史,它和史记一样,不是官方认定的正史,但是却有很高的准确度。
不过,每朝每代都有那么一批废物知识分子人,总认为这也是***的,那也是***的,只有自己的想象揣度是真的。就像当年这些货色写了几十万字的论文,言之凿凿的宣布孙武和孙膑是一个人,后来挖出竹简打了脸,又转而去证明夏朝不存在这种说不清楚的问题。
言归正传,三国时期的人口不是6,7百万,而是一千五百万左右,当然这个数字有一个前提,即是记载在册的人,有户口的,要交税的人。而实际上的人口肯定比这个多。因为很多人为了逃徭役和战乱,躲起来了,特别是连年战乱的地区。还有一些地方豪强,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坞堡,实际上成了地方上最大的实权派,他们有自己坚固的城池就是坞堡,有土地,有依附他们的人口,根本不受当地政府的管辖,***也不能准确统计他们掌握多少户的人口,公孙瓒最后就混成了一个这样的坞堡主,并被围死在里面。
有了这么一个治理权的灰色地带,国家掌握和统计的户口就大大削弱了,在三国后期,曹家为了拉拢这些豪强,就搞了一个中国集权制度的最大退步,即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就是确立一个地方和中央的利益共同体,稳固了统治,但是却让中央的力量根本渗透不到地方,除了曹家自己的根据地,也就是通过战争方式完全摧毁了地方势力的青州和冀州地区,其他地方都无法渗透其基层,实际上曹操原始根据地尾大不掉最严重,因为这些家族是你起兵的后台和支持者,他们的子弟也在你的集团中任职。这也是为何曹家要把大本营设置在邺城的原因。
所以从当时的体制来看,户口减少肯定是事实,要知道两***口巅峰期是8000万,减少到五分之一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了,特别是这些人口只有少量在中央控制下,导致后来的五胡乱华***无力抵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永康网站建设方案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永康网站建设方案论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